2022年是全省“市场主体建设年”,也是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开官之年。我市高规格组建专班,高标准配备资金,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创新扶持政策,搭建双创平台,建链延链强链,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亮点纷呈,为2023年“市场主体提升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拿出1亿真金白银 真招实措助企纾困
市政府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扶市场主体尽快恢复正常经营的实施方案》《高平市新年消费补贴发放方案》《关于做好“2022年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投入1.16亿元真金白银用于“房租、电费、生产、生活、消费”等各类补贴。抗疫惠民“百元红包”实现市域全覆盖,困难群众每人可领取千元补贴,消费活力明显增强,市场信心持续恢复,经济发展全面回暖。
一是发放房租电费补贴。根据年租金数额分六档向全市15000余户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一、三产市场主体发放房租和电费补贴6091万元。
二是发放生产补贴。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全年月平均产值,分四档为全市66户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发放补贴495万元,助力恢复生产。
三是发放消费补贴。分批向高平40余万市民以及常住人口按照100元/人的标准,累计发放4000余万元“新年消费补贴”,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四是发放特殊补贴。为全市9068名困难群众发放1000元生活补贴共计900余万元,切实减轻疫情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二、提供统一兜底服务 增进市场主体信心
扎实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围绕市场主体关切,出台高平市《市场主体专项资金设置及管理办法(试行)》和《统一服务管理实施办法》,为新设企业类市场主体和“个转企”企业发放奖补资金,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三年培育期为市场主体提供工商年报、财务记账、税务申报、证照审检提醒、信用修复、政策推送、融资策划等免费统一服务,分区域、分行业建立“一企一档”,持续开展跟踪服务,最大限度解决市场主体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我市委托4家专业服务机构,依托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下沉至村、服务到户,代办9000余户新设市场主体,建档2300余户,承担全市8000多个体工商户的工商年报和税务申报服务,统一代理923户新设企业记账服务。首批向526户企业兑现奖补资金50余万元,有力推动了我市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三、以政策创新为突破点 开展“一业一策”专项行动
通过政策创新,引导规范市场主体提质升级,以建筑业、农业、物流业、公共服务业为破题点,“一业一策”明确市场主体发展思路,进而推动制造业、科技业、服务业等行业领域市场主体培育提升,通过三轮专项行动,高平全年净增企业2369户,净增量晋城第一。
开展农村房屋建设市场规范行动,实现资质由“无”到“有”。对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逐人逐户开展宣传,引导具备条件的建筑工匠牵头成立乡村农房建设企业,获得施工资质,依法依规开展建筑施工。通过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工匠培训,提供技术服务,允许承建乡村小型工程项目,加强扶持引导等服务措施,确保农村房屋建设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扩展行动,实现结构由“散”到“合”。鼓励农机户、农资经营户、粮食收购户、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大力开展联合与合作,将分散的农业主体整合起来,组建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环节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开展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行动,实现网点由“少”到“多”。由申通快递公司牵头,与邮政、中通、圆通等企业合作实行共同配送,在每个乡镇新建或改造提升一个标准化快递综合服务站、强化中转功能,每个行政村要设立一个标准化村级快递便民服务点,保证行政村每天一频次以上标准化寄递物流服务,实现全市农村寄递物流全覆盖。
开展基层公共服务整合行动,实现管理由“人”到“事”。将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绿化管护、道路养护等乡镇(街道)承担的公共服务,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交由市场主体承担。通过市场化运作整合从业队伍,组建服务类企业,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政府管人”到“政府管事”的转变。
四、发挥省级众创空间带动作用 高水平建设双创平台
搭建创业平台。充分发挥“智创互联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众创空间的带动作用,成功创建潞绸文化产业园创业创新基地、智创互联双创基地2个晋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成功培育山西货通九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山西腾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华世中瑞新材料有限公司、高平市流连非遗民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成为双创示范项目运营点,平台孵化作用显著增强。
举办创业大赛。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山西选拔赛暨2022年高平市星火项目创业大赛,吸引36个创业项目报名参赛,发放创业资金13.2万元。其中,9个项目成功入围晋城市创业大赛,3个创业项目入围省赛,创业氛围明显增强。
发放创业贷款。向116户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36万元,其中向16名创业妇女申请贷款269万元,创业压力有效缓解。
强化创业保障。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契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创新保障,对知识产权取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奖补7.4万元,帮助隆兴泰农业机械制造拿到我市首笔35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业创新得到有力保障。
五、抓好五个“园中园”建设 打造开发区升级版
以“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为目标,围绕“六新”突破科学精准规划。聚力做好产业方向、现有厂房、存量土地“三篇文章”,推进“数字装备制造产业园”“台湾产业园”“中欧产业园”“不锈钢制品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持续升级,全年投入269740万元,带动就业1697人,企业46家,增长率达44%。
壮大“产业集群”。围绕新能源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加快园区建设。目前,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康硕智能制造、轻合金快速成型投入生产,年产值1亿元,建成低应力制造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生产厂房主体封顶;不锈钢制品产业园,12万平方米厂房基本完工,完成设备采购;新材料产业园,海诺玻璃微珠二期即将投产、产能翻番,达到2万吨;台湾产业园,设立1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引进台资企业6家。
建设“智慧园区”。聚力“信息、市场、法规、配套、物流、资金、人才、技术、服务”等软环境建设,与县域“中心城区、高铁新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开发完善无证明园区系统、远程踏勘系统、“高效办”APP、AI审批等特色应用系统和程序,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全方位提升。
加强“企业服务”。建立“一对多”“多对一”的工作衔接协作机制,与住建、能源、环保、市场、城管、发改、工信等9家单位签订备忘录,搭建合作共建桥梁;列支300万元专项费用支持“一本制”改革,实行所有企业项目投资审批事项全免费;按园区执行“指挥部+公司”制度,着力解决园区企业项目推进中的问题难题;探索“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机制,确保重点项目有序建设、高效推进。
六、以“智创互联乡村e镇”为核心 发展数字经济
打造电商生态体系。打造“智创互联乡村e镇”,成功申报山西省乡村e镇培育项目,建设形成了以智创城为核心,“农商智慧城+厦普赛尔+凯永生物”产业区、“蔡志忠美术馆+南湖公园”文旅康养休闲区为两翼,配套物流区、生活区的乡村e镇格局,以“产业、主体、电商、人才、技术、文旅、物流、创新”等要素为核心的“产业+电商+配套”的可持续发展电商生态体系正在建成,全年培育企业182户、个体工商户212户。
加快数字经济转型。以“智创互联乡村e镇”为核心,着力发展数字产业,持续推进5G建设,建成5G基站600个,实现主城区、开发区、高铁新区和炎帝陵景区5G网络连续覆盖,加快智慧项目建设,三甲炼焦数字工厂二期全面开工、晋东南建投产业园5G+智慧园区项目进入调试,数字经济转型蹄疾步稳。
七、依托产业优势 打造“七条特色产业链”
围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畜牧业、食品加工”七大优势产业,打造了由市长任总链长的七条特色产业链,形成了链长统筹主抓、“链主”企业共建、职能部门助推的发展格局,累计培育带动上下游企业100余户。
打造以爱驰汽车为链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甲醇在线重整制氢动力电池项目,发展带动电池、整车及零部件等上下游研发生产企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打造以海诺科技为链主的新材料产业链,围绕建设先进微球材料产业园、不锈钢产业园,打造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和不锈钢全产业链集群,全年带动上下游企业6户,拉动投资1000万元。
打造以兰花药业为链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持续推动瑞舒伐他汀钙片一致性评价、复方氨酚烷胺片一致性评价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带动上下游企业13户,拉动投资200万元。
打造以康硕(山西)智能制造为链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链,拨付研发经费500万元用于工业级快速成型制造领域3D打印与绿色快速先进铸造技术,着力打造高端绿色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全年带动上下游企业11户,拉动投资4000万元。
打造以厦普赛尔、晋宝绿珍为链主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充分发挥晋城甘薯特色优势种业研究中心技术优势,形成了以红薯为核心的“育苗、种植、深加工、销售”生产全链条,产值达2100万元,可带动加工转化淀粉型脱毒甘薯8000余吨,与黄梨、蔬菜、潞绸等链条集成融合,全年下达贷款贴息资金290万元,带动就业421人、拉动投资6200万元,培育企业17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2户。
打造以凯永集团为链主的畜牧业产业链,充分发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优势,成功申报“晋城市级农业全产业链(生猪)重点链”,初步形成了“饲料加工——核心育种——种猪扩繁——生猪育肥——屠宰加工——无害化处理——猪血加工——猪皮加工——有机肥生产——品牌连锁销售”的生猪全产业链,太行润源、八戒鲜生、汇康牧业、胡一刀等关联企业发展良好,2022年招商引进晋丰源40万羽蛋鸡养殖、金硕园3600头生猪核心育种、瑞俊和源农牧60万羽蛋鸡养殖等重大项目,“山西凯永养殖产业化联合体”被认定为晋城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生猪产业链的带动下,蛋鸡、牛羊等畜牧产业链逐步成形。
打造以众禾壹心为链主的食品加工产业链,形成了集“原材料——初加工——精深加工——检测物流——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式发展格局,投入6亿元,推动本色科技种植基地项目、日产300万块冷冻甜品中央工厂项目落地投产,已带动了6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后续将继续带动种植业、食品深加工产业、物流运输、冷冻甜品加工、淡奶油加工、冷链物流、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等产业纵深发展。
八、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 推进“五彩农业”纵深发展
在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休闲县建设成果基础上,充分发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优势,聚焦“特”“优”战略,做实做优“五彩农业”,加快推进潞绸、黄梨、生猪等3个专业镇申报省级专业镇;持续扶持凯永、厦普赛尔、吉利尔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全年下达贷款贴息资金290万元,带动就业421人、拉动投资6200万元,培育企业17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2户,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省级龙头企业1户,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6户,成功创建晋城市黄梨特色优势种业研究中心、晋城甘薯特色优势种业研究中心、成功申报省级黄芩种植与加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效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九、以“炎帝陵—羊头山”大景区建设为依托 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
统筹“路景村业”,持续推进“炎帝陵-羊头山”大景区建设,文旅康养全面融合,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景区建设“多点开花”。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省级审核验收,卧龙湾、喜镇苏庄2个3A级景区、“梦回长平”不夜城、卧龙湾文旅康养区2个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成功创建,10条30.9公里支线提升、4.7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全部完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吉利尔潞绸文化园功能继续完善,釜山村“山西美丽休闲乡村”成功挂牌,全域旅游发展“高平模式”逐步形成。
文旅融合“硕果丰盈”。在全市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基础上,继续推进卧龙湾康养小镇创建晋城市“太行不夜城”、釜山古村1978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持续丰富完善苏庄村、良户村、南河村、果则沟村(三村联建)旅游业态;投资1.7亿元,加快推进韩家庄村、瓦窑头村、釜山村康养特色村建设;积极申报“太行人家”特色民宿,全年投资31.2亿元,培育带动企业84户、就业2058人,拉动投资564万元,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成果明显。
十、建好省级夜经济试点城市“大夜景” 助燃城市“烟火气”
以点带面,“小风景”升级“大夜景”。投资31.2亿元,在成功创建省级夜经济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梦回长平”不夜城省级夜经济集聚示范区扩散带动作用,推动卧龙湾康养小镇、釜山古村1978、喜镇苏庄、寻梦小镇、古韵良户等夜间康养休闲区融合发展,打造高平“大夜景”。全年培育企业84户,带动就业2058人,拉动投资564万元,吸引游客32万人,助力周边经济增收650万元,助推河西肉丸、米山卤面等特色小吃品牌叫响叫亮,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以面带全,“大夜景”燃起“烟火气”。在“大夜景”建设基础上,统筹规划7个覆盖1.3万群众的便民经营服务点,构建“双层级、多支撑”的便民经营点体系,全年入驻经营摊位357户,吸附市场主体357户,为居民提供了便利、为市场增添了活力。(王高峰 贾若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