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城街街道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突破口,持续深化路网提档升级,共改造8条公路,总里程达7.725公里,让一条条平坦通畅的公路,在企业厂区与田间果园延展,在城镇与乡村间贯通,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以前走这条路,坑洼不平,不仅费时间,还得时刻小心货物颠簸。现在柏油路又平又宽,视野也开阔,外地货商来我们这里也更方便找路了。”站在长晋线至谷口村的农村公路旁,市红旗商场配送中心车队队长宋习望着穿梭的货车,话语里满是认可。
这条总长1.391千米的农村公路,由两段道路组成——道路1北接省道227、南至谷口村北,道路2起于谷口村西北、南至长野线。它既是沿线村民日常出行的“民生路”,更是周边企业物流运输的“经济动脉”。此前,这条使用十余年的水泥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出现裂纹、断板,车辆行驶颠簸不说,通行效率也大幅降低。对拥有17辆货车、日均配送50车次至26家门店的红旗商场配送中心而言,道路问题曾是制约效率的“老大难”。
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这条道路全面升级为柏油路,通行条件迎来质的飞跃。如今,货车满载物资平稳驶出厂区,外地货商循着平坦公路轻松找到企业,装卸声与发动机声交织成热闹的生产图景。道路升级不仅为企业物流按下“加速键”,更打通了商贸流通的“堵点”,让区域经济活力持续迸发。
沿着坪曲线瓦窑头村口向南山道路前行,连片的玉露香梨果园绿意盎然,配套冷库坐落其间,微风拂过,满是果香与生机——这是“四好农村路”串联起的乡村产业新图景。
作为当地有名的玉露香梨种植村,瓦窑头村曾面临销路拓展与产业升级的难题。为此,南城街街道聚焦“路”与“产”的联动,对坪曲线沿线梨园、瓦窑头、南韩庄、琚庄的农村道路进行整体提升,让“四好农村路”直接延伸至果园深处,为特色产业发展打通“动脉”。
道路通,产业兴。如今,前来体验梨果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上门收购的货车穿梭往来,平坦的公路不仅缩短了城乡空间距离,更让玉露香梨从“田间”快速直达“市场”,推动产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品牌响”转变。
“我们合作社种了155亩玉露香梨,今年产量预计25万至26万斤,现在每天50多名工人忙着采摘分拣,已经预订出10万斤,又是一个丰收年!”高平市朝胜养殖专业合作社果园技术员高群生笑着算起“丰收账”,话语里满是喜悦与信心。
“路更宽了、更平坦了、更好走了”——这是南城群众最直观的感受。依托高质量的农村公路网络,当地不断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让公路成为串联企业、产业、民生的“纽带”,为乡村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随着路网持续完善,这里将继续以路为桥、以路兴业,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群众,让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