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高平市神农镇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神农镇:【古香中庙·悦迎国庆】“八坊三十六院”那些铭记与传承的文化印记(三)

发布日期: 2024-10-08 发布机构: 神农镇人民政府

直到共和国成立初期,这里都是商贸重镇,散落在村中的古代民居三十六院生动地展现了中庙村昔日的繁华,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中庙村的“三十六院”。

高跷院

高跷院又叫沙拉院。坐北朝南,拱券大门,为清代官员王氏列祖故居。“中庙高跷”古有传承,由八音会伴奏捧场,女士表演文跷,男士表演武跷。文跷表演者脚踩高跷,手执彩扇,有蹈有扭,翩翩起舞,既可单独表演,又有组合舞段,还可配合武跷,展示队形串场。武跷表演常展示“漫步四六”“紧步追风”“翻腾戏闹”,甚至“前后滚翻”,有颠有蹦等高难动作。文武综合,常表演“香兰送闺女”“十二妖仙”“王婆耍烟袋”等节目。人们形象地赞叹神农高跷是“木棒上的芭蕾”。

“中庙高跷”先后曾登上过中央七台“乡村大世界”、“美丽中国乡村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山东电视台“华夏达人一鸣惊人”等栏目。2015年晋城建市30周年大庆文艺晚会现场,中庙高跷再次大放异彩。

杏林院

杏林院为清代四合院,坐北朝南。三间主楼,东西耳楼,与南、西、东三楼,组合为清新明亮的院落。西边两侧有双小门,场面开阔,长廊雅竹相连,幽静温馨相伴,是完美的医疗、预防、保健、展示、康养等综合性体验中心。

中庙中医邢氏、孟氏、王氏、郭氏均有传承,其中首推郭氏第五代传人郭锐采草辨药,记录成册,尝试疗疾,得失在案,持续不懈,至第十一代传人郭德胜,医案大成,把脉有准,药到病除,闻名遐迩,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八方求医人。郭氏第十二代传人郭永华,继承祖业,传道续业。第十三代郭焕清、郭焕民兄弟承上启下,医道光大,与时俱进,成为附近百姓健康的守护神。

目前,中庙村杏林院的回春妙手正是郭氏中医第十四代传人郭志龙。

张氏祠堂

张氏祠堂坐落于中庙村之东南,西北大门,独自成院。内有议事厅,正中央供奉着张氏先祖牌位,侧壁挂家法警示鞭。张氏族长召集族人在此议事,或进行家族教育。族有妇人吴氏,因虐待养女在此曾悬梁受鞭,接受家法,以儆效尤。嘉庆十九年(公元1804年)的“明幽两传”张氏祠堂碑石至今尚存。族长“三老爹”的理事佳话今犹有传。

张氏族人同心同德,将祠堂奉为圣地,曾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修缮一新,墙碑至今完好。

邢家一院

邢氏先辈大胆实践,设法创业,油坊兴,人丁旺,先后创建三座院落,楼房多达四十余间,尤其邢家一院,建筑精致,雕花讲究,石刻文字精美传神,文化氛围甚为浓厚。艰难的创业过程和大量的交易实践,拓宽了邢氏族人的认知,他们认识到文化是发展的引擎,农田是续命之根本。不惜代价以优厚待遇,恭请名师,想方设法为新辈人识算学文创造条件,并扩置农田,发展生产,为家业之兴扎下深根。邢氏人充分利用油坊生产余料,将“油饼”施入农田作为养料,肥田丰产,家业愈加丰厚,影响更加宽广。村户邻里纷纷效仿油饼作肥,无不受益,从此“邢氏油饼”由废变宝,远近闻名,邢氏家业蒸蒸日上。

王家西院

王家西院系清乾隆年间(约1775年前后)建筑。北屋、东屋为楼房,并有耳房各一间西东相顾,南房、西房均为平房三间,使主楼视角开阔,充分享受阳光。窄小的东南出入使整个院落较为封闭,凸显了主人的家财和谨慎。

王氏金山子承父业,在石家庄经营面粉生意,遂将织坊生意引入乡里。西院王金山与织坊院主王金玉为同族同堂,兄弟合力,织坊生意越做越大,渐渐形成了西院为居所,织坊院为作坊,大碾上院为交易门市的三院相协生意场,长治、长子、高平、陵川客商云集,大碾上集市应势而生,王氏家业迎来了新的辉煌。

天昌垒院与天福宫

天昌垒院与天福宫是明清风格建筑,天昌垒票号占地2340平方米,该院现存南房、堂房、西耳楼、东西配房。

王氏族人,商业敏感,他们走出中庙,行走南北,眼界大开,建筑了天昌垒院,开启了“天昌垒票号”。虽微利小贷,不足以王家大富,但作为新生事物,却为地方经济之兴打开了一扇窗,为中庙乃至城北方二十五里的经济运行注入了活力。物换星移,人物交替,时至民国中期,票号沦落到了苏根华之手。其一改王氏初心,大放高利贷,且高利之狠,丧失民心。解放之初,苏根华成了众矢之的。与“天昌垒票号”并兴的还有王氏“天福宫当铺”——生意总号。当铺与票号呼应,总号与分店共兴,汇通天下,王家之荣如日中天。

油坊院

油坊院为邢家老院,东南大门,门前一尊古槐根深叶茂,不计流年。通过二门进入内院,五间北楼,东西耳房相拥,甚是尊贵。五间南房,三间东楼,三间西平房,错落有致,别有感受。西平房后墙有门直通街道。一道门拉近了油坊与顾客的距离,邢氏人方便“上帝”的经营理念显然可见。听院主描述“委任状”后,确认此院曾出过五品官员。更为惊叹的是炎帝陵传闻的“炎帝陵墓中的万年灯一年一添油”竟是用的邢氏油坊的油。每年邢氏人都要顺着炎帝陵的墓内通道进入大厅,给厅中央的万年灯添一次油。灯盘巨大,灯芯有碗口那么粗,常年不熄。油坊院承载着帝陵的辉煌!

殷家东院、西院、南院

殷家东院四进院落,南北长约百米,由南往北院落渐行渐高。房屋多达40余间,前后讲究,上下合律,是殷氏圪廊典型的聚气藏风之寓。

殷氏族人勤劳兴家,攻读立业,借宝地风脉成就了殷氏大户。明洪武年间,殷家为了外拓发展,曾有兄弟两人走出“中庙”,前往河南经商,遂创造了殷氏人在河南的辉煌。20多年前,河南开封的殷氏后辈曾不辞辛苦前来殷家认祖,可惜古人已逝,家谱、匾额、匾对、碑石等文物荡然无存,倍感遗憾。

一直以来,殷氏家族教导严谨,家风日盛,人物层出不穷,祖辈殷继昌曾任府州通判,殷朝京曾任云南省粮管大员。直至当代殷氏后人仍有人才辈出,成就卓越,持续着家族繁荣兴旺之风采!

书院

中庙书院位于中庙古街的中心要道,坐北朝南,面宽四间,进深六椽,其内三柱擎顶,空间阔大。古印今制,新老版本图书大全;书台书案、纸墨笔砚四宝俱备;圣迹雅训,琳琅满目;修心志、书画展示,现场挥洒留芳芬。万卷古今会来客,三贤翰墨勾汝魂。中庙书院是集藏书、阅读、休闲、社交于一体的文化体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