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高平市野川镇

野川镇:“五大模式”助推村集体经济“换挡提速”

发布日期: 2023-09-18 发布机构: 野川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野川镇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形成了产业发展型、土地入股型、生产服务型、村庄建设型、项目带动型等壮大村集体经济“五大模式”,截至6月底,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的村11个,占比64.71%;达5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占比不低于30%的村6个,占比35.29%。

产业发展型

充分利用资源及位置优势,争取上级资金,大力发展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以圪台村为代表。圪台村是野川镇的易地搬迁村,通过谋划“山上”“山下”两篇文章,打造“产业”“就业”双轮驱动,发展形成了光伏发电、春秋大棚蔬菜栽培、老黄梨提标改造、连翘种植、高新蔬菜园区五大产业项目,带动300余人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多万。

土地入股型

野川镇大力推行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以沟村村为代表。沟村村面对村上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土地荒废多、人均收入低、村集体经济差等因素,积极探索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沟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流转农户土地,将土地集中管理;农户以土地入股,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收益+务工工资”三部分增加收入,人均增收达1.4万元。目前,共有267户农户进行土地入股,入股土地共1200亩。2022年,野川镇沟村村种植玉米850亩,种植辣椒150亩,解决劳动力80余人,村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

生产服务型

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通过为企业提供中介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以柳树底村为代表。柳树底村是个典型的“煤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煤矿占地费,缺乏持续的“造血”功能。2015年,柳树底村成立柳鑫达运输服务公司,主要承接野川煤业的煤矸石运输及生活垃圾清运业务,并采取分别管理的模式。煤矸石运输采取集体经营,通过村集体购置装载机,从中获取利润大头。生活垃圾清运采取转包模式,村集体从中收取转包费。目前带动10余人就业,村民人均增收6万元/年,大大带动村集体增收。今年6月份,柳树底村进一步拓展业务,承接煤矿道路清扫服务,增加了10个就业岗位,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7.5万余元,村民增收1万余元。

村庄建设型

以历史文化村落、红色村庄为载体,通过保护开发利用等途径,增加村集体收入。以杜寨村为代表。杜寨村探索出了“红色村庄+绿色产业+旅游产业”的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红色村庄:依托杜寨八路军总部旧址驻地打造红色村庄。绿色产业:围绕土地做文章,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形式,推广辣椒产业,去年辣椒亩产达6000斤以上,解决5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7200元,村集体增收43万余元。今年在去年种植基础上,又增种70亩辣椒,并建设配套冷库设施及购买农机具,为进一步推广青椒种植提供基础。旅游产业:将八路军总部旧址驻地、杜寨水库、古村落、采摘园等文旅资源串点成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目前,共接受党员干部及群众上万人次开展红色体验式教育。

项目带动型

野川镇坚持农业“特”“优”战略,大力推广千亩尖椒项目,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去年,野川镇因地制宜在沟村、东沟、大野川等7个行政村推广种植了千亩辣椒,亩均收益7000余元,有效带动400余人就业。今年,野川镇持续扩大辣椒种植规模,将路家、上野川等5个村纳入规模种植范围,通过发展白地、套种、轮作三种模式,继续实施“一村一策”多元化发展。目前,野川镇共有12个村共谋辣椒产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今年预计为村集体增收共计650余万元。

接下来,野川镇将继续坚持“强村富民”目标导向,大力推广并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内力+外力”双向发力,助推村级集体经济活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