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高平市野川镇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野川镇:“三链融合”强化红色引擎

发布日期: 2025-10-16 发布机构: 野川镇人民政府

2025年,野川镇以党建办规范化建设为核心,强制度以“三化”夯根基,抓工作分“三类”提质效,优服务促“三新”显担当,赋能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健全制度体系  规范组织机构运行

制度常态化

严格落实“周例会+月总结”制度。每周由主任主持召开例会,聚焦党建政策理论学习、业务研讨、本周复盘与下周部署;月末召开总结会,全面通报进展、剖析问题、提炼亮点。

指导精细化

建立党建办工作人员定点联系支部制度,通过列席指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力促组织生活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围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核心任务,深入一线开展常态化督导。

督查闭环化

构建“督查——反馈——整改——回头看”全链条管理机制。根据当月重点工作制定并发布《党建重点工作提醒》;按要求开展实地督查,梳理形成《检查情况报告》,详列个性与共性问题,并跟踪复查整改成效;对整改不力的单位或个人,对其进行通报或依规启动约谈。

扎实推动工作  提升党建引领效能

深化学习教育

一是成立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深入研讨学习教育工作的方向与重点,制定《学习教育工作方案》;按照上级学习建议制定每月学习计划,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参加培训,普及应知应会知识;党建办定期下村督导检查各支部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二是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组织32个支部深入开展学习研讨;推行年轻干部列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轮训年轻干部30名;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通过现场观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三是组织领导班子及年轻干部对照问题清单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并建立集中整治台账。

强化人才管理

一是做好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课程设置“量体裁衣”:根据基层工作需要,推行党支部“点单”,党建办“接单”模式,确保教育培训“对症下药”;授课形式多样灵活:采取“线上学+线下学”“碎片学+系统学”“理论集中学+实地参观学”等多种模式,有效提高党员学习积极性;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依托“为民办实事”活动,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二是培育乡村振兴骨干力量。聚焦“选育管用”全链条,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和农村“九类”人才;健全头雁雏雁课堂、导师帮带、实训基地的立体化培训机制,用好“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常态化培训形式;严格执行《村“两委”干部管理办法》,规范村干部日常工作;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理念,构建“备用结合、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后备力量实行“一人一档”跟踪管理,定期更新、评估,确保人才“备而有用”。三是创新“新生代”管理模式。推行“三帮一”导师制(1名科级干部+1名机关干部+1名村书记帮带1名“新生代”),强化培养支持;开设《乡情日记》专栏及“青春野川”视频号,以青春视角宣传推介野川;创新实施积分管理,量化履职指标,组织27名“新生代”开展“小组PK”,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优化组织建设

一是建强基层组织阵地。按照“规范、节约、实用、功能完善”原则,通过配齐基础设施、科学区分功能、规范悬挂标牌,打造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体娱乐、教育培训于一体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建阵地功能。二是紧盯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定期到村现场督导,督促问题整改落实,不断优化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转成效;三是严格落实“四个一”帮扶机制,督导村级各类组织生活制度执行,支持并帮助开展暖心服务,扎实推进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

打造党建品牌  彰显服务发展成色

聚力惠民见新效

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针对出行安全,在陡坡、路口、校门等重点路段增设减速带200余米;实施“亮化工程”三年行动,安装路灯300余盏,点亮主干道及乡间路;解决河底、北常庄等村饮水问题,完成供水管网改造;聚焦人居环境,清理建筑垃圾60余吨、生活垃圾170余吨、河道垃圾20余吨,整治沟渠30余公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8支镇级志愿服务队,吸纳退休干部、机关党员、“新生代”等共计100余人,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惠民演出等活动。

聚焦新业开新局

一是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采取“政府牵头、企业主导、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以沟村村为试点,推广地黄种植,建成中药材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二是打造特色辣椒基地。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推行“合作社+企业+大户+农户”联动,辐射13个村连片发展辣椒种植,带动700余村民就近就业。三是支部领办合作社激发活力。圪台村实施高新蔬菜园区项目,建成育苗棚2栋、温室大棚28栋,采用“租种”模式带动1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路家村发展绵羊养殖产业,建成2500平方米羊舍,引进种羊300余头,积极探索“种养结合”新模式;大西沟村开展农机服务项目,集体购置农用机械12台(套),通过对外租赁创收。

深耕文旅谱新篇

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中国书画南杨”“贾鲁故居北杨”“中国红村杜寨”的“三村联建”模式。在南杨村打造以“水墨画+书法作品”为主题的书画一条街,建设集创作、展览、研学、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书画产业;在北杨村以“贾鲁治理黄河”为主题建设记忆馆、文化公园、主题彩绘街,叫响“贾鲁北杨”金字招牌;在杜寨村修建大型停车场、环湖步道,串联起八路军总部旧址、杜寨水库、传统古村落、采摘园等特色资源,红色杜寨名扬四方。通过统筹规划、产业联动、协同治理,野川镇初步勾勒出特色文化旅游核心圈,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野川镇将深化党建办规范化建设成果,持续优化制度机制,擦亮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更强组织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