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村乡人民政府
关于2020年度原村乡(食用菌产业)市级现代
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方案
原政发〔2020〕15号
根据中共晋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晋市农办发﹝2019﹞21号)和《关于申报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通知》(晋市农办发﹝2019﹞26号)的文件精神,原村乡经过认真调研和筛选,积极组织申报了《原村乡食用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被认定为晋城市首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了贯彻落实晋城市2020年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计划,特制订此方案。
一、概述
1、产业园所在乡镇基本情况
原村乡位于市区西部十公里处,总面积68.87平方公里,辖区27个行政村,总人口1.9万余人,乡境域有山有水有森林,生态优美,气候宜人。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两大产业资源优势,以育点为基础,以融合为路径,积极探索原村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打造“一一融合、一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现代农业强势推进,一是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千亩香菇种植基地;二是前和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千亩红薯种植基地;三是腾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千亩黄芩基地。目前千亩香菇、千亩红薯、千亩黄芩三个基地功能显现,“金田香菇”、“晋宝绿珍”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标识,“七庄河黄芩茶”正在办理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
文化旅游彰显成效,乡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长平之战秦兵行进路线横贯西东,形成长平之战历史文化主轴。国保万寿宫、玉虚观,省保长平之战遗址——安贞堡,晋城市保松棚庙、龙凤树、兴明寺、抗日县委旧址,县保陆军十七师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等8个点遍布全乡。特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良户,坚持以变古村为景区的发展方向,坚持活化的思路,初步形成了新春灯会、古村落保护发展大会、书香良户、民间艺术周、留守儿童夏令营、大学生写生实践基地等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了居民风景特色、古庙宇建筑、红色旅游和现代农业四条旅游线路。
我乡已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以产业为核心做好规划,以基础设施为支撑,推动五大攻坚三年行动落细落实,我乡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将呈现更多的活力。
- 产业园基本情况高平市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示范、推广、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居省内首位,全国领先的香菇生产基地。是全国唯一一家香菇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单位。2010年以来,公司先后被评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山西省食用菌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山西省转型发展创新企业”、“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山西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并于2016年年底,荣登山西省进出口企业“红名单”榜,成为晋城市唯一一家进出口“红名单”企业;2017年3月,被山西农业大学授予”产业示范精品基地”;2017年11月,被授予“山西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公司产品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机产品认证。二、创建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目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核心,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平市金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为重点,立足我乡食用菌(香菇)产业发展有售,聚力建设产业化规模基地、产业化龙头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食用菌产业研发、示范、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相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创新联农共享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二)年度目标以金田食用菌“智慧农业”为主题,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大数据覆盖,嵌入云管理,有效地提高香菇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鼓励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户入企联合发展,企业统一进行孵化、指导、服务,为客户提供数据预测、数据分析、数据指导、精准诊断的专业化出菇生产技术服务,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以实现香菇数字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三、建设内容1、以智慧菇房、数字农业为基础,完成食用菌智能化管理操作系统的开发及升级。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搭建与升级研发建设;完成技术人员培训。实现精细化管控、智能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带动农户增收。2、建设150亩的蛋白质虫养殖基地,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利用废旧菌棒和农作物肥料进行蛋白质虫养殖。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模式,吸纳合作社入园完成种植、养殖,龙头企业运用自己的资金、基地及品牌的优势,为合作社提供废旧菌棒和蛋白质虫母种,将合作社生产的蛋白质虫进行回购,形成联合共赢闭环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初步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带动农户增收。四、工程项目及投资计划2020年总计投资313.5万元。其中:1、食用菌智能化管理操作系统的开发:总投资84万元,其中2020年投资33.5万元。2、蛋白质虫养殖:租地费15万元(150亩*1000元/亩)虫苗105万,设备设施费用40万元,养殖费120万元。合计:280万元。五、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园区创建提档升级,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特成立现代产业园建设领导组: 组 长: 司向荣 (负责创建全面工作)副组长: 郭树林 (负责协调创建工作)成 员: 程学磊 (负责项目督导推进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许俊勇(负责项目实施)成 员:郭 军 赵延冲 领导组负责规划方案审定,实施进度安排,统筹资金运用等。办公室负责创建项目的组织实施,落实创建的各项工作,落实专款专用财务管理,及时上报各种资料报表。同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制度有效控制生产和经营活动,为实现创建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 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强化资金保障,落实各级配套资金,集中力量支持主导产业项目建设。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政企对接活动,引导社会资本入企入园联合发展,动员广大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参与试点建设,共享发展成果。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相关行业技术服务部门和乡村服务组织上下衔接配套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形成推进合力。3、强化监督落实。将方案建设规划内容逐一分解落实到园区各相关部门,强化督查考核,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对项目建设考核力度。加强方案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实时进行调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创新方案实施机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财政、价格等手段,保证建设目标顺利实施。4、总结推广经验。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创建了食用菌产业平台,统一提供生产车间、技术服务,入驻合作社进行养菌、管理,公司统一对合格产品进行收购、销售,形成了一种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创新合作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实现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为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积累经验。六、完成年度目标的效果 1、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可以提升菌棒质量,实现香菇环境的实时监控,精确地满足香菇生长对环境各项指标的要求,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人工劳成本,香菇产量可提高25%,优质菇率可达到90%以上,单棚年可增收1.5万元以上。蛋白质虫养殖充分利用利用废旧菌棒和农作物肥料,150亩的蛋白质虫养殖年产值达400余万元,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100余人,户均增收1.2万元。2、社会效益新系统的引进开发有利于推动香菇产业的数字化、工厂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进程,智慧菇房的智能化的管控系统,将提高香菇的标准化生产进程,从而提高香菇品质,户均增收达2万元。增加农民收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农业转型发展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契机,助推现代农业智能化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3、生态效益“食用菌智能化管理操作系统的开发”的关键是把高科技、物联网技术、运用到香菇生产和管理中,从而提升菇农生产与管理水平和效率。它是设施农业中的高级类型,拥有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直接调节室内温、光、水、湿、气等诸多因素,全程不适用任何农药,生产香菇菌棒主要原料为麸皮、木屑等,来源广泛可迅速再生;出菇后的废料进行蛋白质虫养殖,是零污染的生态农业。 2020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