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陈区镇结合工作实际与经验,探索出“1359”工作法,助力全镇矛盾纠纷化解,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1359”工作法概况:
“1”是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由镇综治中心牵头,对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综合行政执法队、“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整合,同时规范化设立群众接待大厅、矛盾调解室、心理服务室、网格管理室、指挥调度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占地约600平方米,总投资超100万元。依托高平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实现矛盾纠纷的一站式调解。
“3”是指调解要有“三心”,即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接到矛盾纠纷线索,首先应细心了解当事人双方矛盾所在,对起因进行全面细致的掌握,仔细问询知情人的看法。明确双方各自诉求;调解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复杂的矛盾甚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调解工作需要有耐心,不断尝试不同的调解方法,与当事人进行反复沟通,尽可能引导其不合理的诉求作出让步;调解应有责任心,抱着负责到底态度进行不懈努力以达成纠纷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
“5”是指调解的五种方法,即冷静降温法、换位思考法、亲人劝说法、案例比较法、计算得失法。冷静降温法。矛盾纠纷当事人在初期往往情绪激动,听不进去劝解。这个时候可以对其先进行安抚,邀请其先到矛盾纠纷调解室坐一坐,喝杯热水,等冷静之后再做工作;换位思考法。双方当事人容易“钻牛角尖”,总觉得自己更吃亏。通过引导其换位思考,从对方立场处境进行设身处地看问题,才能理解双方当事人的想法和感受;亲人劝说法。有些矛盾纠纷原本只是一些小事,结果因为好面子、怕在村里落下一个“好欺负”的名声,导致矛盾不断升级。陈区镇群众普遍重视家族亲情,通过邀请当事人亲人作为中间人进行劝说沟通,给彼此一个台阶下,可以使调解水到渠成;案例比较法。在调解当中经常有当事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漫天要价,要求的赔偿极度不合理。通过与类似案例比较,让当事人对实际调解结果有个明确的把握,降低自身利益诉求,促成调解成功;计算得失法。当事人为求得满意的调解结果,往往会请假、旷工,从而影响自身的正常工作生活。有的进行非正常上访还会受到行政乃至刑事处罚。调解时通过为当事人计算矛盾纠纷迟迟不解决产生的“误工费”等损失,让其明白尽早调解才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使调解工作事半功倍。
“9”是指矛盾纠纷调解的九个步骤。第一步是搜集。通过网格员的入户排查和对来访群众的接待搜集到矛盾纠纷线索,形成线索排查台账;第二步是研判,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搜集到的矛盾纠纷线索进行初步的分析研判;第三步是分流,根据研判结果将矛盾纠纷或上报至市级综治中心,或指派给镇级相关职能部门,或调度至村级综治中心处理;第四步是处置,通过乡贤调解、三站三调、司法调解、警网调解对矛盾纠纷进行处置;第五步是督办,向调解方出具督办函,明确调解时限及要求,督促其完成调解工作;第六步是反馈,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接受分流单位的反馈,如调解不成功,对矛盾纠纷双方进行诉讼引导,如调解成功,进入下一步;第七步是核查,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发布核查任务,由辖区网格员对矛盾纠纷调解结果进行核查;第八步是回访,在调解成功后一个月内完成对矛盾纠纷双方的回访,确保调解成功的长效性;第九步是归档,针对整个调解流程形成矛盾纠纷调解明细台账后结案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