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高平市陈区镇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张巧枝的乡村三重奏

发布日期: 2025-11-14 发布机构: 陈区镇人民政府

在陈区村的晨光暮色中,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55岁的村委委员张巧枝。她既是舞蹈比赛尽心尽力的调度者,又是走家串户的政策宣讲员,更是古建筑前一丝不苟的守护者。她用半生时光,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以脚步为笔、以汗水为墨,书写着一名基层干部的赤诚与担当。

“三八”妇女节前一个月,张巧枝的笔记本就排满了日程表:周一联系音响维修,周二联系老师和舞者,周三组织服装租借,周四联系场地排练,周五清点药品箱。之后还要和村上的文娱骨干沟通排练的时间,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她特意把排练时间定在农闲傍晚,每天早早来到场地,布置好场地和物资,让大家练得舒心,排练结束后最后一个离开,将场地打扫得干净整洁。

天命之年的张巧枝有一个贴心的小搭档——电动车。每天都能看到她骑着小电动穿梭在大街小巷,有时车后座载着到村委办事的群众,有时车篮里放着各种表格和资料,帮独居老人带的降压药,帮李大爷家办理低保、帮王大娘送重阳节慰问物资……她记得每家每户的大事小情,将每个村民的困难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

作为陈区村的文保员,张巧枝每周都要巡查村上的古建筑。她对于这些古建筑的年代、来源、格局等如数家珍。一到下雨天,张巧枝就特别忙活。她总念叨着:老房子最怕水,水就像慢性毒药。去年雨下得很大,她发现北阁的瓦片在漏水,赶紧搬梯子上去盖油毡布,结果自己淋得跟落汤鸡似的。

张巧枝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是舞鞋磨破的鞋底、政策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古建筑前的巡查身影。她用十年诠释了何为“把平凡做到极致”——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用最质朴的坚守织就了最温暖的经纬。正如她常说的:“咱村的事,总得有人放在心上。”这朴素的话语,恰是对奉献精神最生动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