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高平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关于高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1-08-04 发布机构: 高平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关于高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

报  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大会报告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高平市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贯彻中央、省、晋城市战略部署,按照“六创赶考、三年答卷”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市经济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好转、回稳向好的运行态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较好完成,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化危机担使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经济发展回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2.3亿元,同比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7亿元,同比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8.5亿元,同比增长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6373元,同比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617元,同比增长8.0%;城镇新增就业68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1%,控制在了4.2%以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晋城市委决策部署,保持零确诊、零疑似病例、零无症状感染者的同时,精准有序统筹推进复工复产、项目建设、云端招商、农业生产、脱贫攻坚、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仅用48小时恢复了口罩生产线,实现了我省口罩生产“零”的突破,向全省各地支援口罩1000余万只,做到了不添乱、还添彩,为加强全省防疫物资供给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高平速度”被央视等媒体报道,赢得点赞。

  (二)产业创优求突破,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推动煤炭“减、优、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数据运营中心投入运营,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等项目,促进我市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兴产业持续发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引进甲醇制氢燃料电池、生物质热电联产、不锈钢产业园、玻璃微球产业园等项目。做精特色农业。坚持做“特”做“优”,打造了“五彩”农业。生猪产业已基本形成全产业链。发展黄梨产业、富硒甘薯产业、食用菌产业、丝绸产业。深化文旅融合。成功举办第五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文化成果亮相第五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北京故宫非遗展,炎帝陵获批国家4A级景区。“一县一大景区”重点工作逐步推进。

  (三)改革创先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重点改革成效显著。“六个一”集成改革。“高平大脑”大数据中心试运行,数字政府布局已成。农村“四块地”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走在全省前列,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国资国企改革。整合非煤国有企业重组了国投、城投集团,国投获评AA级信用等级。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医改一体化、智慧医疗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全省唯一。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成为中央对台工作重要内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日益彰显,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四)项目攻坚谋转型,新动能不断增强

  狠抓项目建设。投资增势持续向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亿元,同比增长8.1%。精心谋划项目,狠抓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活动,全面落实“五账法”,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开发区高效推进。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集聚创新要素,建成全省首家县级“智创城”,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完善配套设施,开展了基础设施“大会战”。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2020年我市签约项目共89个,总投资204.5亿元,其中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56个,开工率63%,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五)城乡创美促融合,协调发展加速推进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实施“特”“优”战略,打造“五彩”农业,纵深推进“5+3+N”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精心打造“三室一厅”特色康养村。我市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大县城”建设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建设以“一轴一廊三区五镇”为构架的“大县城”,加快新型城镇化。产镇融合,打造特色小镇,以产聚人、以人促城、以城带产。

  (六)生态创绿补短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以环保倒逼转型。“五管齐下”治“气”。统筹推进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打好蓝天保卫战。“三位一体”治“水”,打好碧水保卫战。“综合治理”治“山”,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构建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形成了“1+5+3”环保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推行网格化监管制度,健全完善监督机制,规划、政策、资金全方位保障。

  (七)民生创赞增福祉,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升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达标,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稳就业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32万劳动力建档立卡,技能培训1.5万人。发挥就业平台作用促进就业。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教育布局不断优化。投资10亿元建设“五校五园”,公开招聘幼儿教师缓解学前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县管校聘”改革全部完成。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扎实推进。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市乡村一体、三级联动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有力。严格落实上级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精神,完善政府债务监控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扎实开展“三零”单位创建,开展全民禁毒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体战果及命案积案侦破战果晋城市第一。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重大项目储备接续不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污染防治陡坡前行,生态环保压力依然较大,民生社会事业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落实晋城市委“五个三”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全力实施“一个思想指引,两大生态涵养,三区联动发展,五大产业并举”的“1235”战略,努力做好“古韵长平、活力新城、锦绣高平、康养福地”四篇文章,在新征程上开创新时代美丽高平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转型发展新局面。      

  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晋城市下达任务。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必须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全面实施“1235”战略,努力做好“古韵长平、活力新城、锦绣高平、康养福地”四篇文章,实现换道抢先、换道领跑,坚定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做好以下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聚焦“五大产业集群”,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一煤独大”向“五业并举”转变。

  做精煤炭化工铸造建材产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走好煤炭领域“减、优、绿”转型发展之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构建煤炭绿色发展模式,促进煤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坚持产业智能化、发展集群化、技术高端化,把握技术前沿,做强龙头企业。做强台湾产业园。以神农炎帝系列活动为平合,聚焦“三品一械一服务”主导产业,揽台商、引台资、招台企,全力推进台湾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做实“五彩”现代农业。坚定实施“特”“优”战略,聚力农产品精深加工,将现代农业打造成高平转型发展的富民产业。做优文化旅游和康养产业。推动大健康、大康养、大文旅深度融合、竞相发展,把文化旅游和康养产业培育成高平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炎帝文化旅游区建设,打造“太行人家”高平康养品牌。

  (二)聚焦改革开放,全力焕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坚持改革为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狠抓基础性、牵引性重大改革,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最大限度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六个一”集成改革。加快推进以党建为统领,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支撑的“六个一”集成改革。建成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数字政府建设形成“高平样本”。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市属国企“六定”改革,加速完成重组企业资产划转等任务,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强化国资监管,加快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分级诊疗、全民医保、药品供应、“5G+医疗”等改革,大力发展好中医药事业。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四块地”改革,探索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加快推进土地股份合作改革。深化开放再拓新局。高水平办好第六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开展深度合作,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三)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全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培育创新主体。加大研发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高平市科技孵化中心,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设一批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技术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创新平台。聚焦五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延伸产业化链条。建设产业创新研究院。优化创新环境。坚持引育并举,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创优人才环境,形成人才高地。发展数字产业,加快5G 基站及配套网络设施建设,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建设。    

  (四)聚焦项目建设,全力夯实增强发展新动能

  精心谋划项目。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聚焦“六新”突破,强化创新驱动,按照“一纲十目”工作布局,共谋划项目125大项282小项,总投资525亿元。加强项目服务。全面落实省六项常态化工作机制,继续实施清单管理、领导包联工作机制,成立项目推进中心,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排名。精准招商引资引智。突出重点产业招商,扩展产业链上下游,继续招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项目,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集聚。招引产业项目落户我市,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五)聚焦“六新”突破,全力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开发区是转型的主战场、项目的落脚地、改革的试验田、创新的大平台,坚持工业园区错位发展之路,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体系完整、互补协作的“两主两辅”产业集群。

  完善基础设施。开发区6条园区道路竣工通车,开工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米,推进研发孵化楼、人才公寓、2座污水处理厂12条电力线路迁改和气、暖、通信等设施设备配套。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科学选人用人机制,坚定不移推进“领导任期制、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改革。创新项目建设机制。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坚持项目为王,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牵引带动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加快项目引进做强做大。发挥已落户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小户引大户,以大户连大户,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集聚效应。

  (六)聚焦城乡建设短板,全力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加快转变城乡发展方式,致力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市。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围绕“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思路,形成中心带动、内外联动、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推动“三区”联动发展。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统筹规划,在基础设施上互联互通,在产业发展上协作共兴,在体制机制上改革联动,在公共服务上共建共享,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城联创”。完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全面推进“5+3+N”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清洁取暖覆盖率,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创建50个清洁行动示范村,争创3个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七)聚焦绿色发展,全力助推生态文明提档升级

  建设美丽宜居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夯实绿色转型发展基础。

  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进建成区清洁取暖、乡村优质型煤供应全覆盖和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关停搬迁。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丹河流城生态修复治理,推进市区下游污水管网改造,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畜禽粪污、秸秆等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抓好煤矸石、露天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固废综合治理。    

  (八)聚焦社会民生发展,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坚决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坚持“四个不摘”“四个不减”,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开展多层次、多类型技能培训。实施稳岗扩就业支撑性政策,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促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优化教育布局。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加快“五校五园”建设,推动中学向市区集聚、小学向乡镇集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四所医院”建设,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入开展“三零”单位创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扎实做好“八五”普法、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不忘初心、奋勇开拓,不断推动高平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